2011年9月17日 星期六

經濟政治改革總鋪師(DIG of improvement on economy-concerning politics:no38th/1565 ) 分析馬英九的外交政策,經濟政策,文化政策,政治整合」檢視馬英九對台灣與中國的未來發展告知訊息給廣大人民,政策改革者,台灣政府官員及人民改革專家:


示範國家發展總鋪師20153月第4周提示如下:DIG’s plan denote of 2015 Mar’s 4th week
Section I(0331-2015)


1.經濟政治改革總鋪師(DIG of improvement on economy-concerning politics:no38th/1565 ) 分析馬英九的外交政策,經濟政策,文化政策,政治整合」檢視馬英九對台灣與中國的未來發展告知:意相爵士on I(0314訊息給廣大人民,政策改革者,台灣政府官員及人民改革專家:


1>我們了解馬英九想法及其偏狹的想法:


2>台灣不容易擴大自己的空間與世界市場 解決之法仍在古芳信慶爵士的世界數十個垂直整合中心


3>分析馬英九的外交政策,經濟政策,文化政策,政治整合」檢視馬英九對台灣與中國的未來發展。馬英九對台灣邦交的問題歸諸於台灣的邦交國數字增減,被打壓的次數,被羞辱的場合,引伸出與中國關係交惡的代價,失業率、經濟表現不佳,將所有台灣內外的問題都歸結於與中國關係的交惡所致。著眼於主權、全球化經濟、外交惡性競爭、人道原則、擱置爭議、建立互信、負責任的利害關係者、國際社會整體的穩定等經濟、政治、社會、環境等考量。在馬英九的世界觀中,馬英九與他的核心幕僚已經跳脫台灣的觀點看待未來的世界,他們在期待並希望創造一個中國人主導的世界,台灣應該參與中國的崛起。在最深層的迷思層次,馬英九對台灣與中國的發展,存在的最大迷思是中華民族的概念,他用中華民族處理這兩塊土地上的歷史記憶、政治認同、國家認同、文化認同、和民族認同等複雜的問題,簡單地以中華民族建構最大公約數。建議反對黨提出不同的對照,讓人民有所選擇與依靠。解構馬英九的權是不是終極目標,建構一個有別於他,而且能獲得台灣人民青睞的願景才是真正的目的。


4>人民如果不贊同、反對、甚至是厭惡這樣的世界觀和歷史觀,希望防止他們變成實質的政策,最根本的方法就是不讓他握有執政權力,用一個世界觀和歷史觀來取代


5>馬英九應該是個簡單的人,但是剛愎自用的人,大都只用同性質贊成他理念的人,堅決排外。他跟所有的人一樣具有許多想法和理想,差別在他比所有的人更容易地得到實現的權力,他一路走來,看在許多人類眼裡,幸運是很重要的因素,不管是媒體的寵愛或是時勢對他的眷顧


6>臺灣的文化核心;民主、自由、法治、多元包容的特點會不會因為過度向中國靠攏而隱藏,甚至逐漸消失?過度稱頌中國的經濟強大可能相對地抹煞台灣的優質文化內涵。從馬政府對自由之家評比台灣新聞自由的得分倒退不以為意,對洛桑管理學院經濟競爭力評比進步大肆宣揚,不正看出馬政府回到中國黨以經濟數字正當化其政權的老路(但是經濟數字不甚佳中國黨面臨執政危機)


7>這兩年來,台灣的主要議題只有經濟包藏政治的ECFA 主議題,台灣的生活層面掉入只有經濟問題的物質層面,因為中國的經濟實力大增,變成美好的學習榜樣,或是唯一的伙伴,完全不計較中國在制度及思想和價值層面的落後和倒行逆施


8>中國(Ma:我國)的馬英九追求中華民族的光榮與強大是他的終極目標,然而他對中華民族的概念是模糊的,他或許更想表達的是中國人的光榮和強大,只是礙於當前的情勢不容許他如此表白。從他上任後,延續中國黨的與中國將往的途徑,由探親變成貿易,貿易變成旅遊,旅遊變成投資,投資變經濟依賴,再從經濟到政治協商,都是有計畫且按照節奏地往他的終極目標前進。


9>在協助古芳信慶爵士與意相爵士願景的追求與實踐時,在中國問題上世界上許多人,相當程度上,反對中國的人都是厭惡其過去殘酷的權力鬥爭,不民主的施政,以及對台灣的無情打壓,這些反中國的時間觀偏重在過去與現在,既痛恨中國過去與現在的作為,也對中國的未來持負面的期待,因此在論述上,反對馬英九未來願景的人,其實除了強調中國過去和現在對台灣不利的事實外,也需要在中國的未來上有所論述,才能與馬英九的未來願景相抗衡。中國下一代領導將積極進行巨大民主的政治改革,台灣角色非常重要


10>如何面對中國是當前台灣社會的最大挑戰,中國的未來發展是制約台灣人思考未來的重要因素,民進黨與中國的對話失敗,導致走入逢中必反的極端。中國黨深刻體認中國的重要性,成功扮演民進黨的對照組,獲得中國共產黨的青睞,所有歷史恩怨拋一旁,和解的速度和內涵都令人驚訝。但是中國黨的執政必須面對完全棄守台灣自己的主體地位,完全以中國未來決定台灣的未來的質疑。就像冷戰時期的芬蘭在強鄰蘇聯的巨大陰影下,芬蘭的外交政策必須以不影響蘇聯的安全為首要考慮,對外事務上都必須先研究蘇聯的可能反應和看看莫斯科的臉色。這個被西方媒體譏為「芬蘭化」的作法,很幸運地碰到蘇聯解體,所以芬蘭才能擺脫蘇聯的直接和間接的控制,也才能創造21 世紀初期的亮眼成績.中國(Ma:我國)馬英九的外交如果朝著「芬蘭化」前進,然後又看好並預期中國的強大,那台灣如何擺脫這股強大;且是越來越強的中國制約力量呢?


11>中國(Ma:我國)的馬英九拋棄與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恩怨,將國共爭鬥60 年視為正向面對過往。現在的作為是釋放善意,不管代價多高,所有的回報都在未來,他壓賭中國的崛起,以中華民族的強大為掩護,為了追求中華民族的光榮與世界的主導地位,當下的犧牲或是冒險都是值得的,也是在這種完全以未來為依歸的原則下,中國任何眼前的不友善或是充滿敵意的作為都會被容忍接受,因為希望都在未來,即使中國生米煮熟成為熟飯宣佈一國兩制


12>雖然兩岸關係從緊繃走向和緩,但是台灣民眾認為台灣國際地位遭邊緣化是台灣的第四大危機,僅次於經濟衰退和貧富差距拉大、政黨惡鬥、政治貪污腐敗。而且對於台灣經濟過度依賴中國大陸,似乎愈來愈焦慮。擔心和非常擔心的人,激增到61%。而且,愈往南部,擔心的人愈多.另外,對中國的經濟開放,成效其實有限,進口大陸總額大衰退;舉例,2009-2010,中國「家電下鄉」上半年統計出,總銷售金額162.3億人民幣(約779億台幣)中,台灣廠商僅宏碁和櫻花兩家廠商分別賣出208台電腦、13台熱水器,總金額不到73萬人民幣(約350萬台幣)


13>在外交上,台灣以觀察員身份參與世界衛生大會所引起之軒然大波、關閉駐外代表處、駐美武官降級,馬英九出訪友邦不受重視,甚至不反對友邦與北京互設經貿辦事處,以及中國無理要求開放海峽中線等,中國在當下對馬英九的兩岸政策並無明確的回應與積極的作為。面對這些眼前的焦慮和擔心,馬英九似乎都可以用未來的榮景加以掩蓋,只要持續對中國靠攏,這些問題將來都可以得到解決。這樣的想法不就像前面所敘述的先驗未來者,完全看重現在無法檢驗的未來,而忽略或是不管眼前的一切。


14>至於面對未來的態度,有一種只看上未來而不計眼前的極端態度,稱為先驗未來者(Assumptive transcendental-future procurement),他們追求的他們想像和計畫的美好未來,這部分本來不成問題,只是他們為了未來可以完全不管眼前,甚至不惜以眼前的一切去換取那個想像不定的未來


15>反應在具體的外交休兵役作為上,中國(Ma:我國)的馬英九利用出訪友邦的機會,將本來可以讓台灣在國際舞台裡嶄露頭角的絕佳機會的元首外交,在馬英九的外交休兵原則下,變成其兩岸大和解的默契測驗,透過與中國的共識,馬英九表面上不大張旗鼓,過境美國不敢凸顯台灣的主權,換來與美國國務卿希拉蕊(Hillary Clinton)的會面。馬英九不但沒有宣揚台灣的國威,也沒有提升台灣在國際舞台的能見度,只有盡力表達他對「活路外交」的實踐,讓美國確認他不是會為了爭取台灣主權而衝撞美國定義的現狀的麻煩製造者。也讓中國見識到他的善意與有別於陳水扁的外交政策。至於與中南美洲友邦的交往,在中國不挖牆角的默契下,短時間內不會有斷交的危機,因此鞏固邦誼只是形式上的目的,這就難怪馬英九對諸多外交失禮事件都毫不在乎。馬英九擱置拋棄主權、追求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共榮雙贏的大戰略,在此最高指導原則底下,低調、單純、務虛、夫人外交等策略便是必然的結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